查看原文
其他

企业微信年度大奖被黑马iCC抢走!

唐露尧 见实
2024-09-05

「见实科技:43万从业者的私域智库」

这是个非常大的惊喜。见实在昨天企业微信年度发布会现场,拦下企业微信高管刚公布优秀服务商名单中的iCC微链数智CEO单明辉,和他现场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。没想到经历了一场关于私域出发的组织变革思想风暴。

这几年的年底年初时,企业微信发布的年度数据就如私域风向标一般。一如昨日(1月11日),企业微信称1000万+企业做私域,共服务5亿用户。其中:


一是概括过去。数据会明确透露,过去一年私域发展究竟有多快速。如果结合腾讯不同部门不同维度数据,会发现私域的许多全新机会、乃至残酷现实,后续文章中,我们会和大家聊聊敞开这个话题。

 

二是点出趋势。企业微信通常会在发布数据后,惯例点出当年度最好的几家服务商——在6000多家服务商总数中仅有不超过10家被点名,他们究竟在产品中验证了什么趋势或要点,才能让私域基础平台之一的企微主动背书?


在现场颁奖名单中,唯一的运营序列大奖被iCC微链数智拿下。这是一家新近闯入行业视线的团队,不久前刚宣布获得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。相比其他被“点名”团队,这个团队“新”且“近”,“新”即是刚才表述,“近”则指企业微信在给出的推荐语中说每周完成“2亿次有温度的人即服务互动”。


说惊喜,是因为单明辉和见实直接抛开了获奖这件“小”事,围绕他和企业微信沟通中正深度触及的组织结构升级,且在这个升级中,私域运营如何对应快速调整和优化,以做出更漂亮结果这件“大”事展开。


没想到一场本应是小聊几句的对话,变成了1小时50分钟深聊。其中仅文字实录就近3万字。见实从中精炼出5000余字,以飨大家。后续时间允许,更值得邀约坐下来一起深聊。前情少叙,我们干脆回到聊天现场,一起听听单明辉的思考。如下,Enjoy:



01

让员工前置做决策

企业总部管好阀门

 

见实:祝贺获奖。我看现场给的获奖理由还很重:“头部品牌客户”、“每周帮助企业传递近2亿次有温度的人即服务互动”。尤其后面这句,企业微信为啥这么说?

 

单明辉:仔细分析头部品牌案例,会发现to C运营能力是决定项目深入落地的关键。iCC一直侧重“告诉品牌方应该怎么做?总部各方角色怎么配合?”这不是代运营,而是带节奏。简单说,左手是科技能力,右手是人文的运营服务,以产品为中心给出一整套落地方案。


以社群为例,假如你有1000万用户在5万个群里面,它就是个生态,需要构建生态里的氛围,就像多角色、有互动、有围观、有活跃、有分层的一个社区。之前豆瓣、贴吧等传统社区火是因为有核心用户。今天私域也一样,需要构建一个这样的生态,但它对运营要求非常高,如果团队对人性、运营、内容、品牌价值不做深刻梳理,很难构建起这个战略。


就像无边界组织,大脑负责10%,情报系统信息流负责30%,剩下60%靠去中心化的每一个人实行出来。


以一家咖啡连锁巨头为例,IP是熊店长及熊店长小助理,还有门店伙伴的人设矩阵,其中每个IP扮演什么角色,做什么职责,怎么通过系统协同等,都可以被追踪、被量化、被可视化。


门店之外更要有总部。以前总部创建一个任务,分发给员工执行,这是传统结构。新结构是,总部告诉员工做的好和不好的差别?员工怎么做会有一个好状态?旁边谁做的某个活动很好等,总部告诉了一切可能性,这是非常大不同。我们把组织里每个角色都拆解出来,对应各自应该干的事情,在这里总部负责思考策略、定素材,门店最后执行。总部根据门店动作进行自动授权和协作。


如员工在发优惠券时,总部会随时根据员工决策调整预算和权限。总部和员工共同为一个目标协同,这个目标里包括了财务平衡、最终效果平衡,以及正负向的任务分析跟解读能力,这对组织极为重要。

 

我们经常说做有温度的运营,但温度都是To C的,组织往往缺少温度,把人当成工具人。这样调整后,就组织也有了温度。

 

见实:这和之前华为强调的让听见炮火的人做决策很类似。假如员工掌握的预算可以动态调整、随时做决策,那总部原来做预算等策略方式就没用了,崩塌了?

 

单明辉:总部干的事情是管理阀门管理关键的效果阀门,但不要管理每一个毛细血管里面流动的信息。总部看健康的指标、人效等,把关键阀门控制好就行。


如果把策略阀门称为企业的思考,企业要不断去调阀门大小、形式。包括:一是策略,这要靠策划能力,需要市场、管理、营销部门一起想和策划。二是校准,在试运营及小批量试点时会拿到一些数据样本,然后再补充修改。门店终端既参与了这个思考,也在放大思考。


还以发优惠券为例,很多企业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发?总部发券的出发点没有策略可言,后续不会有太好结果,只有把结构化的东西理清楚,总部、门店、执行者都会比较轻松,有的放矢。


如一个企业知道自己平均客单价是27元,所以在群里限量发放满30减5券。当用户习惯养成及客单价提升后,可以减少发券数量,从每个群20%人获得变成10%获得,整体成本降一倍。


门店执行要管的事情是温度,是执行效率。但总部其实做了数字量化和核心策略,把前期事情想得足够清楚,在准备发券时就已经做好了阈值设置,知道超过哪些参数就错了,就会及时止损,甚至可以发现一些羊毛党。

 

02

“T+1秒在线”的精细化运营

10%~20%企业已在组织结构进化

 

见实:你们有一个模型是5i模型?之前检索信息记得是“invite拉新基建、identify识别与标签、information服务与内容、influence裂变邀请、in-control舆情防控”。

 

单明辉:这是综合过往操盘经验总结出的模型,涵盖了私域运营从始至终5大难题。

 

以invite为例,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基础设施底座,餐饮行业普遍认为门店社群是关键,可这个维度在私域中如何精细化运营?背后其实应该思考的是:通过社群作为生意外延。如创建小区业主群,同事群,来满足C端非堂食订餐或零售化需求。


在和企业微信讨论时,他们非常认同这个模型。认同这个模型走出的组织在线理念,以及对应的产品功能和行业运营SOP。

 

见实:组织在线?是指什么?

 

单明辉:可以先从这几个角度理解,第一是可视化。如某个员工被客户艾特后有没有回复?多久之后回复?效果如何?等等,里面有大量产品功能。

 

第二是可量化。组织在线带来的价值究竟是什么?聊天有没有产生价值?我们可能想不到,员工在线会使得社群活跃率比不在线提升4-5倍。


人在线的前提是组织在线。没有结构,或者结构松散无法被协同。张小龙讲“人即服务”是企业微信宗旨,要做到这点首先要人在线,人在里边和客户互动,才有了服务可能性。如果人不在组织里,或者不在一个可协同的架构里,他就无法做服务。


打造无边界组织,构建一个有秩序性的用户运营团队,这个事情这才是主线。

 

见实:这种无边界组织,运营细节上有哪些让人眼前一亮的?


单明辉:群签到群防控两个场景为例。


社群运营中很多企业会通过小程序做签到,将用户行为沉淀在小程序里,这种做法很难让群成员看到社群活跃度,所以这根本带不动社群活跃。


我们的策略是,通过“扣1等于报名,扣1等于抽盲盒,扣1等于一切”来实现。既激活社群,又提升用户在社群中的存在感,让整个企业运营门槛大幅降低,只要在后台配置好规则,就能让企业快速完成活动下发,统计配置,一天生成10个活动,毫无压力。


群防控场景中需要做到这些:追踪一个1个用户ID在5秒钟之内加入10个群的数据;建立自动拉黑机制;单群每进20个潜客,就配比一个KOC,实现200:10浓度;设置社群前30人和30~70人运营策略、欢迎语、公告、氛围组等分别差异化运营;


如果这些基本社群机制没做到,社群运营可能是瘫痪的。

 

见实:这种精细化运营很难。本来私域运营就门槛很高,需要太多工具、系统和运营方法论的支撑。


单明辉:微信三大用户触点:单聊,群聊,朋友圈。其中群运营难度系数最高、最复杂。现在,大家都叫总部和门店协同,但真正做到的凤毛麟角,在餐饮行业店员根本没有时间管理社群,再让他们协同,难度系数其大无比。


总部起到大脑作用,群互动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还是要靠一线员工将消息投递出去。


还以某咖啡连锁门店为例,你会发现门店伙伴只要在群里讲话,就会有用户回复,门店伙伴也会再跟进回复。我们称此为“T+1秒在线”。这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活跃指标,这一秒在线,群就有温度,不在线群就冷冰冰。


早期他们大多数社群可能只有一个总部管理员,到了后面门店伙伴会陆续加入进来,目前,有4~11个门店伙伴的群占35%以上,这才是实现组织员工真在线,也是社群互动自然吸引而来形成的比例。

 

门店伙伴不能当成工具人使用,不是简单分配个任务干,总部要把自己定位为一个高能辅助,在培养、在带节奏、教会每个门店伙伴参与到社群运营中来。


让组织从一个工具人型组织变成无边界组织,形成一个去中心化,有自发能力的,有大脑的用户运营型企业的过程很漫长,需要管理和决策者有极强耐心,因为它牵扯到一次组织大升级,这也是精细化运营中最大的认知和实践鸿沟。


见实:从你们服务的客户看,现在有多少家有组织结构进化的影子?

 

单明辉:有几十个客户,我们发现有10%~20%企业已经在这么干了。越来越多组织在复制这套玩法,大势不可逆。

 

见实:这种新的组织架构复制速度会快到什么程度?2022年结束时会是什么样子?

 

单明辉:肉眼可见,很多公司都开始设立一些相关岗位。从终局来看,这是一个产业过程。一部分企业已经这么做了,另一部分企业再借鉴参考会非常快。早期那些企业做的非常慢,可能前面1年都在磨SOP和方法论,后面3个月就可以批量复制实践。


2022年估计会是这个局面:最终或只有30%企业成功,找到感觉,40%企业停留在认知升级上,还没有采取任何动作。


另外,做项目其实一上来不是先做组织变革,而是先跑通一个单点模型,让决策者看到这个模型后再去逐步进行良性的组织升级。



03

45%员工是客户成功部门

从行业前3的KA客户中抽出方法论

 

见实:就见实自己感知,私域运营是件极其复杂的事情,从搭团队到细节运营。而且你们拿到的运营序列奖项也非常难拿,今年好像就你们一家。你怎么给落地方案?

 

单明辉:对,私域运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从交易层到会员权益层,各行业都有各自垂类打法,也都有各自行业级数字化经营方法论。

 

过去15年,我从事过管理咨询、社交产品以及SaaS系统的工作,这三段经历恰恰是私域代运营服务商重要的经验。今天绝大部分企业的私域运营仍是基于市场营销逻辑,并不具备组织协同能力,更别提to C能力了。iCC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:认识差异和组织能力。

 

我们并不太关注日活、企业数和短期收入,而是瞄准垂直行业的客户成功,聚焦于垂类行业,做即懂行业,又能在业务线上帮到客户的助力者,而不是卖软件或代运营。

 

组织能力上,今天我们的客户成功部门强调让客户的用户成功,我们才算成功。因此还会帮客户建立企业内外协同,实现无边界沟通等。在刚开始组建团队时,我们对客户成功部门人员的定位就是企业组织管理顾问,必须能跟客户交流战略,如果不能一起谈门店,谈经营,谈品牌,就没法真正给客户提供价值,也无法制定真正懂C端用户的方案。

 

见实:你们客户成功部门是多少人?

 

单明辉:我们公司核心两个部门:产品研发和客户成功。后者占比45%。没有销售团队。

 

见实:所以他们要负责售前、售后,还要提炼运营方法论?

 

明辉:我们售前和售后都比较轻。大部分问题可以靠系统来完成,也不做代运营,没有那么大运营压力,更多是在思考和迭代方法论。

 

其实做生意的本质就是看模型和核心壁垒的构建速度。iCC做法是抓住行业前3的KA客户,先把最好的know how抓出来,将其方法产品化、工具化,使得第4~200个客户,在人才培养、团队建设、运营方法、链路整理等方面根据已经提炼出的行业版借鉴参考,帮助行业客户带来从策略到落地的真正可能性。

 

这里用另一句话来概括也合适:现在私域运营(包括代运营、各大服务商提供的教练陪跑服务),从会用企业微信,升级到了用好企业微信的阶段。

 

见实:你们10月份宣布了Pre-A轮融资,投资人是怎么看你们?

 

单明辉:投我们的投资人基本上看过赛道里至少30家以上的同行,他们关注两件事情:

 

第一,关注垂类。通用型SCRM在完成对行业教育、面的教育后,会开始转入对行业的深度价值构建阶段。这会是从2022年开始的大竞争态势,现在其实已经是了。尤其在企微成为底座的情况下,垂直行业的深耕和争夺需要建立很厚的功能认知壁垒,对创业团队要求越来越高。

 

第二,赛道早期认知高地+产业利润肯定是在头部。不论是做中小企业还是大KA,都需要关注一个基本点:现金流的正向循环。尤其对私域服务商来说,更是如此。

 

这两个要求,其实都在说明团队修内功的重要性。

 

见实:所以,你们2022年最大的任务和目标是成为头部?

 

单明辉:我们希望成为头部品牌的首选服务商,且渗透率具有一定规模,这个目标其实是个小目标。


【 见实推荐 】

1月20日,我们将用超10个小时大直播聊2022年超带量和转化的私域玩法。欢迎下方点击预约,提前锁定。

↘私域基础服务对接:

1. 私域咨询陪跑  2. 优秀私域代运营  3. 私域创业投资  4. 欢迎投稿见实


↘相关阅读:

微信发布2021年所有数据及野心!

视频号!视频号!为啥微信猛推视频号?!


↘2022开年对话
13位嘉宾将直播10小时:20日聊三大方向实战私域术!
你好2022:这是我对新一年里私域的所有预判

腾讯智慧零售李洋:私域2022有数倍增长空间
独家:私域何以进入名创优品战略清单?

2022年私域运营6大趋势(最新私域趋势白皮书)
《私域社群优化手册》开放下载

↘2021盘点:
2021十大私域事件:有些一闪而过,却影响深远
年度盘点:深度影响2021年私域运营的30大案例

2022展望:四种组合玩法可获各流量大厂新私域红利
《2021年度私域大会》超全汇总来了

收藏|年度汇总:私域运营从入门到精通的376篇案例
收藏丨110大案例沉淀出71个私域运营招式参考

关注见实,发送「白皮书」

免费获取全系列《见实私域白皮书》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见实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